金年會如何切實保障和優化婦幼健康服務?北京這么做!
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6日訊(記者 郭文培)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。持續提供優質婦幼健康服務,衛生系統始終在探索與實踐。如何切實保障和優化婦幼健康服務?在北京市衛健委3月26日舉行的首都衛生健康系統“辦實事解民憂提質增效護健康”系列專題媒體溝通會上,有關負責人分享了“北京方案”。
“北京市堅持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,開展全周期的婦幼健康服務。婚前醫學檢查率、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、產前篩查率、免費葉酸增補人數不斷提升。”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處處長、二級巡視員郗淑艷用一組數據總結了北京市婦幼健康服務成效——婚前醫學檢查率、產前篩查率較2013年分別提升9.76倍和10.02%。2023年孕產婦系統服務率、3歲以下兒童系統服務率和7歲以下兒童健康服務率分別為99.47%、96.96%和99.37%,婦女常見病篩查率89.47%,婦幼健康服務持續改善。此外,孕產婦死亡率1.56/10萬、嬰兒死亡率1.50‰,較2013年分別降低83.12%和35.62%,嚴重出生缺陷圍產期發生率較2013年降低31.82%,婦幼健康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其中孕產婦死亡率創歷史最好水平。
具體來看,北京市深入實施區域母嬰安全筑基行動,推行妊娠風險防范力、危重救治均衡化、質量安全標準化、婦幼專科服務力、母嬰安全保障力、就診分娩滿意度六項提升計劃,系統開展分鐘行動、多科行動、標化行動、升級行動、保障行動、全程行動六項母嬰安全行動,2023年15區實現孕產婦零死亡。同時,夯實保障基礎,實現各區婦幼保健院、區域醫療中心、三級助產機構新生兒科(病室)和區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兩個全覆蓋。消除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母嬰傳播核心指標全面達到評估要求,成為全國首批實現母嬰傳播消除目標省份。
聚焦于優質與便捷,北京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。一方面,服務提供更優質。郗淑艷介紹,北京市關注生殖健康,統一服務標準,70%機構實現流產后關愛服務標化,提升服務溫度,保護生育力。在助產機構全面推行母嬰友好關愛服務,提高婦幼健康安全保障、優質服務和人文關懷水平,累計建成母嬰友好醫院61家。推廣現代產房安全分娩模式,為孕產婦提供更加安全、舒適的分娩環境,累計建成現代產房49家。關注孕產婦心理健康,為97%以上孕產婦開展孕產期心理免費篩查。
作為行業“領頭羊”,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分享了該院服務成效和舉措。比如在優化圍產服務方面,該院建立現代產房安全分娩模式,體現分娩全程人文關懷。開設妊娠合并內分泌代謝疾病MDT門診、妊娠和哺乳期安全用藥咨詢門診等特色門診。在全市率先建立孕期營養門診,開設體驗式課堂,做好孕期體重管理,降低巨大兒、產后出血等發生。提倡舒適分娩,在國內率先推行分娩鎮痛技術,2023年分娩產婦的分娩鎮痛率達到80%,提升分娩體驗。
另一方面,服務形式更便捷。郗淑艷介紹,北京市大力推進婚姻登記、婚前孕前保健一站式服務,實現各區全覆蓋。創新推進更年期保健服務,遴選北京協和醫院、北京婦產醫院等7個更年期專家團隊,下沉基層組建16家更年期專家工作室,保障婦女兒童享受高效便捷服務。
2023年,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在全國三級婦幼保健院績效考核中位列51名,并在北京市區級機構位列第1名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院長楊麗介紹,建院42年來,該院累計分娩20余萬人,分娩量在北京全市始終保持較高水平,連續15年無孕產婦死亡。談及經驗,楊麗用三個“全覆蓋”進行總結。一是臨床保健全覆蓋,設立孕產、婦女、兒童三大業務部,完善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務管理。二是中醫西醫全覆蓋,打造“婦幼健康+中醫藥”融合發展模式。三是生理心理全覆蓋,立足兒童青少年多樣化生理心理健康需求,探索開展操場示范教學、校電視臺直播等“花式”授課形式。
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北京市首批康復轉型醫療機構。朝陽區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王穎介紹,該中心發揮康復服務優勢,由預防保健科、婦科、康復科共同開展產后康復服務。預防保健科結合產后訪視開展產后康復宣教,婦科結合臨床診療開展初步評估,康復科制定“一對一”個體化治療方案及訓練計劃,有效解決婦女產后盆底肌松弛、腹直肌分離、產后腰痛等問題,提高女性生活質量。